——以《新航路的開辟》一課為例
李 瑩
隨著我校課堂改革的不斷展開,教師的角色也在不斷轉換,教師既要傳授知識,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,著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、合作能力、團隊意識等。作為一名歷史老師,我在課堂教學中,充分利用教學材料,創設情境,活化歷史課堂,將課堂的發言權還給學生,努力打造人性化的、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。
以下以《新航路的開辟》這一課為例,淺談一下自己的教學思路。
首先要巧妙導入。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,我先放《大國崛起》里的一段視頻,讓學生了解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的分水嶺,吸引學生的注意力,激發他們的好奇心,主動參與教學中來。
其次要合理創設課堂情境,激發學生參與意識。在學習開辟新航路的背景時,我不是直接問背景,而是假設問“如果身為15世紀歐洲的一位市民,看到一支即將遠航的探險船隊,你是冷嘲熱諷,還是狂熱追隨,為什么?”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,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討論分析。而在設計新航路開辟的條件這個問題時,也采用情境設計的形式問:“假如你是當時的一位航海家,在怎樣的情況下,你才會遠航?”。在教學中把這樣的探究性問題鑲嵌教學活動和情境中,以情境展開過程,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,這樣既讓學生深入其境,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,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。
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力,大膽提供舞臺供學生展示,教師要從“站在講臺上”變為“走到學生中”,而學生則可以適當“走在講臺上”。在了解四位航海家開辟的航線時,可以設問:“如果你是歐洲的一位商人,土耳其帝國占領地中海東部后,你該怎么辦?”,然后由學生分別扮演四位航海家,向其他同學介紹他們面臨商路不暢他們如何開辟新航路,學生扮演角色體驗體驗航海之旅。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、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、概括能力,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。
積極組織辯論會。本課最后學習的是關于新航路開辟的影響,有兩種看法,大致是:(一)給人類帶來了曙光,積極作用是主要的;(二)給人類帶來了災難,消極作用是主要的。說明你贊成哪一種觀點并闡明理由。很多學生能夠以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為例,來闡述新航路開辟的影響,從這個辯論效果來看,學生已入門會辯論并且能夠拿“證據”說話。學生通過激烈討論,暢所欲言,深入探討,彼此交流,課堂氣氛活躍,學習興趣濃厚,鍛煉了學生雄辯的口才,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,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,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、指揮者、合作者,學生充當了教師的角色。
為檢查學生課堂掌握的情況,我根據一些學生表現欲望強烈的特點,設計有趣味性的課堂作業。比如,在上完本課后我列出一段材料并設計小故事“小明通過時光隧道來到了15世紀的歐洲。在街上,小明與一個自稱是哥倫布的人交談起來,但小明很快發現這人并不是真正的哥倫布。你知道為什么嗎?”學生根據本課知識進行分組或個人搶答等多種形式,指出材料中的哥倫布說話漏洞百出,并分析正確的答案,最后對優勝的小組或個人進行表揚,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熱烈的氣氛中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,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,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。
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,作為教師就要把握這有限的時間,讓學生真正的走進課堂,參與課堂,在課堂上自由的,自信的展示自己,哪怕錯了也是一次經驗的積累,也是一次記憶深刻的掌握正確知識的過程。民主、和諧、平等、互動的師生關系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奠基石,允許學生個體體驗,讓生生,師生互動的場面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寬,讓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在課堂上涌動,讓課堂教學回歸自然,讓課堂教學生動精彩!